从技术中枢到舆论风暴: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出走引发的信任危机
一场公开分裂,揭开以太坊权力结构的裂缝
曾经是以太坊最核心技术贡献者之一的 Péter Szilágyi,如今却站在了以太坊基金会的对立面。这位 Geth 执行客户端的主力开发者、以太坊早期的中坚人物,日前通过社交媒体揭露了他与以太坊基金会之间逐渐恶化的关系,并抛出了关于基金会内部权力斗争、资源倾斜和裁员的诸多指控。
在这场技术界少见的公开内讧中,外界不仅看到一个开发者的愤怒和失望,更看到了一个去中心化组织在面对规模增长与治理现实之间的矛盾挣扎。
Geth 团队被边缘化:从中坚力量到“被替代者”
Geth(Go Ethereum)作为以太坊最早的执行客户端之一,长期承担着核心协议执行的重任。据统计,Geth 目前支撑着大约 41% 的以太坊节点网络,其开发质量与稳定性对于整个生态至关重要。
然而,Szilágyi 披露,他多年前提出为关键组件维护者提供1万美元资助时遭拒,基金会仅愿提供500美元且附带合同。而几乎同时,基金会却以“多客户端冗余”为由,向 Parity 提供了无附加条件的500万美元资助。这种双标做法在 Szilágyi 心中埋下不满的种子。
最终的导火索则是:Szilágyi 发现基金会在 Nethermind 内部秘密设立了一个“替代 Geth”的开发团队,而原 Geth 团队并未事先被通知。在向高层质询后,他被以“威胁辞职和破坏士气”为由从基金会除名。
权力重构:基金会改革下的冲突升级
这场风波并非偶发。2024 年以来,以太坊基金会陆续宣布组织架构重整。执行董事 Aya Miyaguchi 转任“主席”,研究团队被重组成新设立的“Protocol”部门,原有开发者团队裁员重组,强调“高效问责”和“研究成果转化速度”。
这些改革表面上是资源优化,实则也是一次权力重构。在推动 L1 扩容、blob 技术、用户体验等重点项目的同时,基金会开始加大对新的开发团队(如 Nethermind、Erigon)的支持。这让像 Geth 这样老牌技术团队,感受到被边缘化的压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金会正在调整财政策略,计划将金库中近 40% 的 ETH 兑换为法币,以维持 2.5 年的运营资金缓冲期,并在 2025–2026 年投入高强度支出(约 15% 年均预算),全面推进协议落地。这一政策显示,基金会未来将更加精打细算地进行资源分配,而不再是“技术理想优先”。
个体离场,信任动摇
Szilágyi 的离开,不只是一次技术人员的流失,更是对以太坊治理机制的一次警示。他指出,EF 曾三次建议 Geth 团队独立成公司、脱离基金会;甚至有高管向 Geth 开发者暗示“你们工资太高了,裁掉一半会有几人离开”。在他看来,这些做法并非优化资源,而是试图重塑控制权。
而当被问及为何不接受500万美元“分拆补偿”另起炉灶时,Szilágyi 坦言:“我们是开发者,不擅长运营公司,也没有资源与基础设施。”他的回应,透露出开发者与治理者之间天然的视角分歧。
Szilágyi 曾是以太坊理想主义的化身。毕业于计算机专业,专攻分布式系统,2015 年进入以太坊社区,在 Jeff Wilcke 手下修复 Geth 的烂摊子。从最初的热忱、创造,到后期的责任、维护,再到如今的失望与出走,他的个人轨迹,某种程度上映照了整个以太坊项目从理想走向现实的演变路径。
去中心化理想的现实挑战
Szilágyi 并非首次批评以太坊。他早在 2023 年就公开指责以太坊正在技术架构上日益接受“伪中心化”设计,而在经济层面则沦为一场“没有黄金的淘金热”。
“加密行业更像是一个赌场,”他在博客中写道,“价格上涨是好消息,价格下跌就意味着毁灭。这个行业为人类带来了什么真正的进步吗?”
他指出,与其追逐炒作,不如构建真正有用、可持续的系统。但在基金会改革的大潮下,他和 Geth 团队显然被视为“不够灵活”的阻力。
一个时代的终结?还是新秩序的开端?
这场争议的根源,或许在于“去中心化”理念与现实治理之间难以调和的张力。基金会需要保障协议安全,避免技术单点故障,于是鼓励客户端多样化;而核心开发者则期待技术贡献能获得长期信任与匹配的资源。
短期内,以太坊不会因 Szilágyi 的离开而崩溃,Geth 也仍会继续维护。但在信任基础受损之后,开发者与治理者之间的裂痕恐怕难以轻易弥合。
或许,Szilágyi 的出走标志着以太坊生态从技术乌托邦向制度化、市场化治理模式的转变。而我们能做的,除了缅怀过去,更该警惕未来——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重新构建属于加密世界的信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