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全球两极的代币化实验:贝莱德与野村证券的金融新征途

2025-10-29

核心摘要

 

资产代币化正成为全球金融数字化的关键方向。贝莱德(BlackRock)与野村证券(Nomura)分别代表了“全球化战略扩张”与“区域化务实创新”两种典型路径。前者凭借庞大资本与技术优势推动“全资产代币化”生态建设,后者则以业务重组和市场聚焦为核心,探索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分布式金融模式。两者的实践虽异曲同工,却共同指向一个未来:金融资产的数字化重构将彻底改变资本流动、投资结构与全球金融秩序。

 

一、全球巨头与区域先锋:两种基因的起点

 

贝莱德的数字化征途代表了传统华尔街机构的自我革命。作为全球管理资产规模高达13.5万亿美元的资管巨头,贝莱德拥有雄厚的技术与资本储备,其Aladdin系统长期服务于全球主要金融机构,为代币化基础设施的搭建提供了天然优势。

 

CEO拉里·芬克(Larry Fink)从早期的“区块链怀疑论者”转变为“代币化信仰者”,甚至称代币化为“金融市场的下一个根本性变革”。他强调,区块链不仅能提升交易透明度与结算速度,还能让此前无法拆分或流通的资产实现“微份额化”与全球流动。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日本金融巨头野村证券。作为日本资本市场的中枢机构,野村的代币化转型路径更具“逆周期”特征。经历了雷曼兄弟并购失败、Archegos事件巨亏等挫折后,野村逐步从盲目国际化转向“聚焦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财年,野村实现净利润3407亿日元,创历史新高。这种在稳健盈利中进行创新转型的策略,使其在代币化探索上更加审慎且具针对性。

 

二、两条路径:从全面生态到痛点突破

 

贝莱德的战略目标清晰:“所有可投资资产皆可上链”。

 

其代币化布局分为两大支柱:

 

1. 加密资产ETF的成功经验 —— iShares比特币信托(IBIT)自2024年问世以来,AUM已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ETF。

 

2. BUIDL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 —— 自2024年3月推出以来,管理规模已近30亿美元,为投资者提供链上流动性与即时结算体验。

 

贝莱德的代币化体系旨在整合股票、债券、房地产与现金类资产,使其在链上互通,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字资产投资操作系统”。这不仅能降低交易摩擦成本,还能让机构客户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球投资组合管理。

 

相比之下,野村证券的代币化路径更具“务实性”。

 

其战略重心并非全面数字化,而是从传统业务的“结构优化”出发。例如,在中国市场因政策与竞争压力而收缩财富管理业务,将资源重新集中于资产管理、研究与主经纪业务;同时,通过收购麦格理集团的欧美资产管理业务,强化其全球托管与投资能力。

 

野村的代币化逻辑是“从痛点切入”——利用区块链解决结算滞后、跨境流动与资产托管效率问题,并在日本本土率先推动房地产与艺术品代币化等试点项目,逐步培育市场接受度。

 

三、盈利逻辑:管理费生态 vs 交易服务模型

 

贝莱德依旧以管理费为主要盈利来源,但代币化让其拓展出新的收益维度。

 

通过代币化基金,贝莱德能够:

 

- 吸引此前无法触及的数字资产投资者群体;

 

- 降低发行成本与中介费用;

 

- 在二级市场交易与托管环节中获取长期生态收益。

 

据摩根士丹利测算,全球代币化资产的潜在市场规模已超过4.5万亿美元,未来十年或将突破10万亿美元。贝莱德正试图通过代币化基金和链上基础设施建设,占据这一新兴生态的“底层标准制定者”地位。

 

野村证券的代币化盈利模式则以交易与结构设计服务为核心。

 

其重点不在于直接持有代币化资产,而是为机构客户提供:

 

- 代币化资产结构设计与发行咨询;

 

- 主经纪业务与数字资产借贷服务;

 

- 并购与融资交易中嵌入代币化解决方案。

 

这种模式更契合野村作为“金融中介”的角色定位,也为其在波动性市场中创造更稳定的非利差收入。

 

四、宏大叙事与渐进改革的共振

 

贝莱德将代币化视为继ETF革命后的“第二次金融重构”。

 

芬克在2025年初公开表示:“我们正走向一个所有资产都在区块链上登记的世界,这将使金融体系更安全、更透明、更具包容性。”

 

华尔街主流投行对此普遍认同。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将“资产代币化”列为未来十年最具投资潜力的三大主题之一,并对贝莱德维持“增持”评级。

 

而野村证券选择了更具地方适应性的策略。

 

其“区域聚焦+技术试点”双轮驱动模式强调渐进改革:

 

- 在日本本土市场推动不动产与绿色债券代币化;

 

- 在东南亚地区试验数字证券发行平台;

 

- 在欧美通过合作并购加速基础设施整合。

 

这种模式虽然节奏缓慢,却为野村赢得了监管弹性与风险可控空间。

 

五、技术与监管:全球挑战的两种解题思路

 

贝莱德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技术成熟度与监管协调性。

 

当前区块链网络的扩展性仍有限,大规模资产上链可能带来结算延迟与安全隐患。同时,各国监管标准的不统一,也让跨境代币化产品发行存在法律风险。贝莱德需在合规边界内保持创新速度,这将考验其全球团队的政策沟通能力。

 

野村的挑战更具结构性。

 

在中国市场的亏损(野村东方国际累计亏损6.18亿元)与公司治理问题削弱了其扩张信心;同时,其重返欧美市场面临地缘政治与合规摩擦。但这些压力也推动野村更加专注本土市场试点,通过与日本央行及监管机构合作,探索安全可控的代币化资产模型,为亚洲地区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六、殊途同归的代币化未来

 

贝莱德与野村证券代表了全球代币化浪潮的两种方向——

 

- 贝莱德式的“全球化标准化”: 构建统一的链上金融生态,实现所有资产的数字映射;

 

- 野村式的“区域化适应”: 在监管、安全与市场文化间寻求平衡,以本土试点推动结构升级。

 

两者殊途同归,其终极目标一致:让金融体系更高效、更透明、更可及。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与监管框架的完善,资产代币化将从概念创新走向基础设施变革。未来十年,这场革命可能重塑全球资本市场的权力结构——而贝莱德与野村,正分别从不同起点,驶向同一个数字化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