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华尔街拥抱加密时代:从试验到金融新常态

2025-10-27

根据 a16z 最新发布的《加密货币现状》报告,全球主要金融机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数字资产领域。从最初的观望与试探,到如今的全面布局,加密货币正从边缘创新转变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要素。

 

报告指出,2025 年是“机构采用元年”,这意味着传统金融(TradFi)与加密货币的界限正在消融。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富达、Visa、万事达卡等金融巨头,正从探索走向执行,陆续推出区块链支付、加密托管与结算服务。

 

富达扩大了其面向零售与机构客户的加密货币交易和托管业务;摩根大通深化区块链支付网络以支持跨境结算;而 Visa 与万事达卡则携手稳定币平台,推动链上商户结算落地。这些行动显示,传统支付体系正被重新定义。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巨头也在加速推动加密资产的普及。PayPal、Shopify 与 Stripe 正将稳定币支付直接嵌入平台基础设施,让消费者无需中介即可使用数字货币完成交易。Stripe 计划收购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 Bridge,凸显金融科技之间为争夺区块链支付主导权的激烈竞争。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监管的明朗化。今年,美国通过《GENIUS 法案》和《CLARITY 框架》,为数字资产的发行、托管与市场交易提供了清晰法律框架。曾经悬而未决的监管灰区,终于迎来了制度性解决方案。

 

在这种政策保障下,机构信心得到显著提振。Circle 成功启动 10 亿美元 IPO,成为加密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开募股之一,标志着稳定币发行者正式步入主流金融体系。法案通过后,美国 SEC 文件中关于稳定币的提及次数激增 64%,新的合作与投资正迅速展开。

 

a16z 的报告还强调,数字资产交易所交易产品(ETP)正成为机构进入加密市场的主要通道。目前,ETP 管理的链上资产价值超过 1750 亿美元,是一年前的三倍。贝莱德的 iShares 比特币信托基金已成为史上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产品,而其以太坊 ETP 也吸引数十亿美元资金流入。

 

这些产品让传统投资者无需直接持币,即可受益于加密资产的增长潜力。尽管多数以 ETP 形式存在,而非 ETF,但它们为机构提供了受监管且灵活的市场入口。如今,这类投资产品与上市公司直接持有的加密货币,共同占据了比特币与以太坊流通供应量的约 10%。

 

同时,数字资产库(Digital Asset Treasury,DAT)的兴起正在改变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逻辑。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比特币与以太坊纳入财务储备,以多元化资产结构。通过质押、链上收益与去中心化金融工具,这些企业能从数字储备中获得现金无法带来的回报。

 

这种模式正在催生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机构持有加密资产——市场波动性降低——更多机构入场——市场结构更加稳健。加密市场正从以散户投机为主,转向以长期资本驱动的新阶段。

 

a16z 在报告结尾写道:“加密货币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已成定局。”监管框架的完善、机构基础设施的成熟,以及全球资本的热度,使得数字资产不再是未来趋势,而是现实力量。

 

短短十年间,从匿名的技术实验到华尔街核心战略,加密货币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跃迁。传统金融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为推动区块链革命的关键角色。无论是通过稳定币结算、代币化证券,还是去中心化资产托管,金融业正以行动证明:加密货币不再是金融的替代品,而是金融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