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Lombard能否打破比特币生态原生叙事的天花板并引入主流资金

2025-08-28

随着Buidlpad公售的启动,DeFi协议Lombard近期在市场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尤其是有观点将Lombard的原生代币\$BARD与Circle、Tether在美元体系中的角色进行类比,认为它有望成为比特币生态中的流动性核心。这种定位引发了业内的强烈关注,也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比特币金融化的未来路径。

 

从LBTC到Lombard的基础设施雄心

 

Lombard的核心产品LBTC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作为唯一被AAVE接受的BTC质押协议,LBTC在短短92天内便实现了10亿美元的TVL,并为超过12条公链引入了总计20亿美元以上的流动性,占据了比特币LST市场57%的份额。

 

这一数据背后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Lombard正在将沉睡在钱包中的比特币资产“唤醒”,让其能够在链上金融体系中流动、增值。

 

不过,Lombard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成为另一个LST质押协议。团队的野心在于,通过“产品—平台—基础设施”的演进,最终锁定2.2万亿美元比特币市值背后的流动性入口,复制稳定币巨头的崛起之路。就像USDT和USDC先在交易所和支付场景中普及,继而变成Web3世界的“链上美元”,Lombard希望LBTC未来能成为比特币流动性的“总闸门”。

 

联盟链与SDK的务实策略

 

与许多去中心化叙事不同,Lombard在技术架构上采取了明显的务实路线。其核心组件Lombard Ledger采用“联盟链+SDK+DeFi市场”的全栈模式,由OKX、Galaxy、DCG、Wintermute、Antpool、F2pool等14家机构共同验证。

 

这种设计并不追求极致的去中心化,而是通过多方博弈形成商业制衡。交易所、做市商、矿池等机构各自有不同的核心利益点,任何单方作恶都会损害自己的长期业务。这样的架构既保证了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中心化带来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Lombard Ledger并非传统意义上继承比特币主网安全性的Layer2,而是一个专注于流动性和资金效率的“准Layer2”层。借助Lombard SDK,任何链或钱包都能嵌入原生BTC存款和收益功能,让整个多链生态都具备比特币Layer2的能力。这种模式为比特币的跨链流动性铺设了关键基础设施。

 

在当下华尔街机构开始主导加密市场叙事的大背景下,Lombard用联盟链的方式满足了机构的合规与效率需求,也为比特币生态接入更大规模资金流提供了可能。

 

打破比特币生态的内循环困境

 

当前比特币生态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许多项目的叙事都停留在“自我循环”阶段。像Babylon强调原生质押技术,Solv Protocol试图聚合分散流动性,虽然技术路径各异,但都仍依赖于加密原生资金的内部博弈。

 

缺乏外部资金流入,使得整个BTCFi生态很容易在牛熊周期的波动中被动应对。Lombard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其近期推出的代币化期权、质押型ETF等产品,核心目标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打开合规化参与的大门。

 

这些机构投资者未必关心什么是DeFi或LST,他们只需要一个可以带来8%-10%比特币本位收益的合规化产品。一旦传统资金池开始配置BTC相关资产,生态的资金流动性、估值逻辑和市场叙事都会随之发生质变。

 

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融合前景

 

Lombard的战略在于:先用机构熟悉的金融产品激活外部资金,再逐步引导其深入参与链上活动。未来,代币化债券、比特币收益凭证、合规化质押ETF等产品,都有可能成为连接华尔街资本与比特币生态的桥梁。

 

这种路径或许比单纯等待原生BTC生态繁荣更为现实。毕竟,只有当外部资金主动涌入,BTCFi的故事才能真正从圈内走向圈外,形成新的增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