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平台币之争全面升级 谁能在新周期中脱颖而出
近期,加密市场再度热闹起来,尤其是头部交易所纷纷在自家平台币上动作不断。前有 OKX 强势拉升 $OKB,后有 Bitget 宣布将 $BGB 定位为 Morph 公链的核心代币,一场新的平台币大战正逐步打响。
那么,为什么交易所都在此时加大对平台币的投入?背后既有监管环境的松动,也有市场结构演化的推动。一方面,美国近期对加密市场的监管态度出现了阶段性缓和,为交易所提供了短暂的政策窗口,促使它们加快赋能平台币,为下一阶段的业务扩张和生态布局抢占先机。另一方面,随着“币股融合”趋势的加深,平台币逐渐成为市场上少数兼具“使用价值”和“资产价值”的代币类别,不仅有交易手续费、质押、链上Gas费等使用场景,还因背靠交易所的业务生态而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平台币的价值正被投资者重新定价。
在这场竞争中,五大交易所成为焦点,我们逐一梳理它们的策略与短板,从而对整场博弈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Binance 的 $BNB
作为行业龙头,Binance 在平台币赋能上起步最早,BNB 的应用场景至今仍是最广的。从交易所的 Launchpad 与 Launchpool,到钱包的 Alpha 打新,再到 BNB Chain 上的 Gas 费用,BNB 已经成为币安生态最核心的价值锚。凭借强大生态与持续应用,BNB 市值长期稳居全球前三,早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未来,随着资产发行和链上金融的进一步发展,BNB 仍将是币安在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前锋与价值枢纽。
OKX 的 $OKB
OKX 的情况更具复杂性。其交易所业务稳步发展,但始终受到 Binance 的压制,在上币策略等方面屡遭社区质疑。然而,OKX 另辟蹊径,在 Web3 钱包业务上提前布局,已成为链上世界的重要流量入口。不过,OKX 公链生态的缺口长期制约着 $OKB 的全面赋能。近期,OKX 正通过强势拉升 $OKB 来带动 X Layer 公链生态发展,已经吸引了不少新项目。长期来看,$OKB 的战略意义重大,OKX 必然会持续强化其作用。
Bitget 的 $BGB
Bitget 的打法颇具侵略性,持续整合业务版图。它先是通过收购 BitKeep 拓展钱包业务,再将 Bitget Wallet 原生币 $BWB 并入 $BGB。如今更是直接将 $BGB 与 Morph 公链绑定,试图打通交易所、钱包和公链三条主线。相比 OKX,Bitget 在钱包业务上弯道超车,但公链生态此前存在不足。随着 $BGB 的重新定位,Bitget 正释放强烈的战略信号,力图在平台币竞争中争夺一席之地。
Bybit 的 $MNT
Bybit 是五大交易所中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它并没有官方意义上的“平台币”。目前与之关联的是 Mantle 公链代币 $MNT,其前身是 BitDAO 的 $BIT。Bybit 曾借 DAO 形式规避监管风险,并积累了可观的财库,但却难以将 $BIT 直接与交易所业务挂钩。2023 年,BitDAO 转型为 Mantle Network,代币也转换为 $MNT。然而 Mantle 生态一直不温不火,MNT 价格也缺乏亮点。Bybit 失去了一个类似 BNB、OKB 的直接竞争工具,但这也意味着潜在的价值洼地。未来,Bybit 是否会调整策略,仍值得关注。
Gate 的 $GT
Gate 是否能跻身“前五”交易所一直存在争议,但其合约交易量的确进入了头部行列。Gate 的优势在于社区氛围浓厚,市场声量可观。它既有 GateChain 公链,也在推进 Gate Wallet,但整体亮点不如 OKX 或 Bitget。不过,凭借其在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力和稳健运营,$GT 在平台币体系中仍具一定竞争力。
综合来看
交易所赋能平台币的方向大体一致:通过整合交易、钱包、公链多条业务线,让平台币成为整个生态的价值中枢,并辅以代币销毁等机制营造通缩预期,进一步拉升市场价格。从市值角度看,目前 Binance 的 $BNB 独占鳌头,市值超过千亿美元,而其他几大平台币仍停留在 50 亿美元左右的区间,增长潜力巨大。
下一阶段,谁能在平台币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个百亿美元市值的黑马?是公链生态快速成型的 OKX,还是通过整合打法不断加码的 Bitget?抑或是低调但潜在能量巨大的 Bybit 和 Gate?这一切都将在新周期的市场演化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