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a16z 合伙人给 Web3 创始人的十年思考

2025-09-05

在加密与 Web3 的世界里,周期是无法回避的主题。牛市与熊市交替,就像潮汐涨落或四季更替般自然。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是试图猜中下一次的转折点,而是如何在周期的冷暖之间保持生存,甚至在逆势中构建出真正长期的价值。

 

a16z crypto 的合伙人 Arianna Simpson 最近在一次播客中,回顾了自己十余年深耕加密行业的经验。从最初接触比特币白皮书时的震撼,到亲历 DeFi 与 NFT 的兴衰,再到如今见证加密与 AI 的交叠,她总结出对创始人最具指导性的三条建议。她强调,周期本身不可控,真正能决定一家公司的,是在不确定中能否持续执行、在混沌中能否守住方向。

 

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硅谷环境,对中国的 Web3 创始人和高净值投资者同样有现实参考意义。在更复杂的监管和跨境资金环境下,如何保持韧性、在逆风中前进,往往比追逐热门叙事更为关键。

 

Arianna 最深的感悟来自对周期本质的理解。加密行业的成长不是线性曲线,而是剧烈的波浪式前进。她见证了市场的狂热,也经历了冷却的冰点。正因如此,她逐渐把关注点从预测下一个风口,转向观察在低谷中依然坚持构建的人。她的方法论并非先提出宏大的行业结论,再去寻找印证案例,而是跟随顶尖创始人的方向——当最优秀的团队涌向稳定币领域,资金自然应当聚集在那里;当一批工程师持续在加密与 AI 的交叉领域投入时,新机会往往也会在那里出现。

 

对于中国的 Web3 创业环境,这种方法论比“预测周期”更实用。冷却期本身就是筛选机制:在没有掌声的年份里仍能坚持打磨产品、推动技术栈前进的团队,更可能拥有真正的长期价值。对投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主题有多热,而是团队能否在艰难年份依然保持速度与纪律。这种“先识人、再看执行、最后才谈估值”的顺序,往往能穿越牛熊周期。

 

稳定币是 Arianna 认为最具现实落地性的方向。它的价值并非建立在投机情绪上,而是因为它在全球支付与结算中已经有了真实使用场景。消费者用它跨境转账、对冲本币波动,企业则用它完成结算与资金调拨。过去一年半,交易速度与成本的基础性瓶颈被突破,使稳定币真正从“想象中的支付网络”变成了“现实里的结算层”。

 

对于中国创业团队而言,这尤为重要。真正的难点往往不在产品,而在资金流的效率与透明度。如何稳定、低成本地把钱打到东南亚的标注团队、非洲的节点维护者,或者让海外客户在不经过复杂对公流程的情况下完成付款,这些都直接决定了跨境业务的生命力。稳定币的意义不在“币”,而在“轨”——一条标准化、可审计、能降低摩擦的资金轨道。随着生态成熟,用户将越来越少关注币的具体符号,清结算会在后台自动完成。

 

对于高净值投资者,稳定币不仅是现金管理的新工具,更是全球流动性的低摩擦通道。它能够帮助资产组合实现本币风险对冲与跨境配置,但同时需要谨慎选择对手方,做好分散托管,并始终将合规性放在首位。

 

除了稳定币,Arianna 强调超级周期往往来自多条技术曲线的共振。今天最值得关注的,是加密的去中心化激励机制,与 AI 的算力和数据需求叠加,再结合 DePIN 在现实世界的资源编排。中国团队在硬件供应链、制造与部署上的积累,为这一趋势提供了天然优势。如果能用稳定币打通激励与结算,将真实世界的带宽、存储、数据和算力转化为链上可计量的资源,再封装成 AI 可消费的标准化产品,就可能成为全球供给侧的重要平台。

 

真实性同样是未来互联网的底层需求。面对深伪内容泛滥,真正需要的是一套可验证的系统:时间戳、生成路径、设备签名、操作主体的可追溯。对于中国的电商、品牌出海和奢侈品流通场景,这些功能几乎是迫在眉睫的刚需。那些能够把真伪验证做成“默认选项”的团队,而不是额外收费的附加功能,才可能赢得长期信任。

 

AI 代理的应用也值得注意。未来的钱包不只是存储工具,而是权限与预算的控制系统。代理可以在限定范围内自主完成订阅、支付和交易,既保证效率,又保留审计和撤销的可能性。与其幻想万能代理,不如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有限代理,把链上钱包作为权限系统的核心。

 

在融资层面,Arianna 直言 2020–2021 年的火热融资环境是幻觉。那并非常态,如今创业者必须回归基本功:准备扎实的材料,设定合理的融资目标,建立清晰的技术与商业闭环。尤其对中国创业者来说,合规和工程韧性是比讲故事更重要的“底座”。一旦证明产品性能稳健、资金流合规透明、商业模式可验证,再分阶段引入资本,而不是让融资节奏倒逼业务。

 

治理也要回到常识。公平不是简单的“五五开”,而是明确的权责划分与冲突解决机制。股权安排、知识产权归属、董事会规则,这些看似不性感的细节,决定了公司能否穿越第一次真正的风浪。

 

在竞争与扩张中,抄袭不可避免,但沉迷对线只会浪费资源。真正的竞争力在于用产品迭代和客户故事定义话题。中国团队尤其要补齐品牌与传播的短板,让叙事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增长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必须提前准备灾备预案,确保在用户量暴增时资金和安全优先于体验。并购的机会也在增加,被并购未必是失败,关键在于能否为用户、团队和投资人创造最优结果。

 

Arianna 给出的核心建议是,把难而正确的事坚持做久一点。市场不会提供答案,周期也无法预测。唯一能穿越牛熊的,是那些在逆风中依然能让系统持续运转的团队。对中国的创业者来说,这意味着少追逐题材,多把账本、合规和业务流程做实。谁能在十年后依然留在场上,谁的系统依旧坚固,谁才是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