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ini登陆纳斯达克 资本狂热与盈利难题交织
美国合规加密交易所 Gemini 即将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 GEMI。这是继 Coinbase 与 Bullish 之后,第三家成功在美国资本市场挂牌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Gemini 的上市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重要里程碑,也被视为加密行业进入主流金融市场的又一象征。
根据该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Gemini 计划以每股 24 至 26 美元的价格发行股票,明显高于此前设定的每股 17 至 19 美元区间。若按照最高定价计算,其融资规模最高可达 4.33 亿美元,较最初的 3.17 亿美元目标提升了近 40%。公司整体估值则被市场推高至约 30 亿美元。同时,Gemini 还获得纳斯达克方面 5000 万美元的战略投资,为其资本市场表现增添了一份信心。
Gemini 上市并非孤立事件。就在同一天,区块链借贷平台 Figure 也将同步登陆纽交所。加密企业扎堆 IPO 的背后,是资本市场重新聚焦于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加密合规业务的趋势。
然而,资本狂热与财务现实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根据招股说明书,Gemini 在 2025 年上半年净亏损达 2.825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额扩大近六倍;同期营收为 6860 万美元,同比下降约 8%。这意味着公司在业务扩张与合规投入之下,盈利压力愈发沉重。
合规梦与早期红利
Gemini 由哈佛出身的双胞胎兄弟 Cameron 与 Tyler Winklevoss 创立。两人最初因与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股权纠纷声名大噪,并在和解中获得约 6500 万美元。这笔资金部分投入比特币,使兄弟俩成为加密资产的早期巨鲸,也为日后创办交易所奠定了基础。
2014 年 Gemini 在纽约成立,定位于 合规、安全、面向机构 的加密平台。它是首批获得纽约州金融服务部(NYDFS)颁发信托执照的公司,并于 2016 年获批支持以太坊交易。此后,Gemini 不仅提供加密货币交易,还拓展到托管、稳定币(GUSD)、加密信用卡和衍生品等业务,逐步形成面向个人与机构的综合金融生态。
目前,Gemini 持有美国及欧洲多项牌照,包括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下的合规资质和 MiFID II 投资公司牌照。这些资质让其能够在欧盟 27 个成员国及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等欧洲经济区国家合法运营,覆盖 30 个市场,为其在欧美两地的合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市场份额与增长瓶颈
尽管拥有合规优势,Gemini 在市场竞争中仍显吃力。2025 年上半年,平台交易量为 248 亿美元,托管资产约 182 亿美元,月活跃用户数为 52.3 万。这些数据证明了其在行业中的一定规模,但与 Coinbase 相比差距明显。Coinbase 目前掌握了美国现货市场近一半的份额,而 Gemini 曾在高峰时仅占约 3%,且近年来持续下滑。
这也揭示了一个现实:在合规成本高昂、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Gemini 想要实现持续盈利并不容易。
上市热潮的冷与热
Gemini 的 IPO 出现在美股市场整体回暖的大背景下。随着科技股行情升温,投资者对区块链与加密基础设施的兴趣重新被点燃。过去几年,Coinbase 的成功上市曾带动行业信心,而 Bullish 在 2025 年 8 月的亮相也刷新了市场对估值的想象。如今,Gemini 与 Figure 的接连上市,再次印证了资本市场对加密企业的“二次热情”。
但冷静观察,行业上市潮并不意味着普遍成功。Coinbase 虽然实现了可观盈利,但其股价仍高度依赖于市场行情与监管动向。Bullish 在上市时估值惊人,却仍处于亏损状态。Gemini 的财务表现与后者更为相似:受限于盈利模式、合规开支与交易量瓶颈,其盈利路径仍显模糊。
未来的不确定性
Gemini 能否在资本市场长期站稳,取决于几个核心变量:
1. 机构客户拓展 —— 是否能进一步扩大托管与交易规模。
2. 国际市场突破 —— 欧洲市场的合规牌照能否转化为实质营收。
3. 监管与政策博弈 —— 在全球加密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合规与增长平衡。
4. 差异化竞争力 —— 是否能在稳定币、托管或衍生品等细分领域找到新的突破口。
对于投资者而言,Gemini 的上市是一次资本市场的高光时刻,但其是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还需要观察未来数个财报周期的表现。资本市场的热捧固然重要,但唯有盈利能力的提升,才是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