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是长期国策还是短期谈判筹码?川普关税政策的真相

2025-04-09

“对等关税”,是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号角,还是川普为赢得中期选举的一场高风险豪赌?

 

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下午4点,股市刚刚收盘,特朗普政府便高调宣布了“对等关税”方案。这个方案的计算方式看似“理性”——将某国对美贸易顺差除以该国出口总额,再除以二,得出“合理”关税比例——但逻辑显得粗暴而随意,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经济测算。

 

实际上,这样的算法并无太多经济学依据,更像是一纸战书。特朗普并不需要逻辑自洽,他只需要一个开战的借口——以捍卫“美国利益”为名,向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发起挑战。

 

这一宣布随即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不仅美股承压,加密市场也再度陷入“腥风血雨”。然而,市场的真正疑问并不是这份关税方案的技术细节,而是:特朗普是认真的,还是在虚张声势?这项政策究竟是他的长期战略,还是一张精心布局的谈判筹码?

 

是“国策”还是“筹码”?关税的双重属性

 

如果这是长期国策,那么美国正在进入一个彻底转向的时代。保护主义复兴、全球化退潮,美国似乎要彻底摆脱“自由贸易”的承诺,走上一条更加孤立的路径。这对于依赖全球产业链协作的世界经济而言,无疑是深远而消极的信号。

 

但从种种迹象看,关税更可能是特朗普的谈判工具——一种为自身赢得政治资本的施压手段,而非真正的经济政策。

 

特朗普历来精于“制造危机——达成交易——宣布胜利”的政治戏法。他需要的并不是长远的经济转型,而是短期内能量化的政绩,为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铺路。例如:

 

- 逼迫外国政府签订采购协议,扩大美国农产品、能源、军火等出口;

 

- 制造企业回流的表象,吸引投资者在美国建厂(如台积电);

 

- 通过高压关税撬动谈判桌上的让步,迫使盟友站队围堵中国。

 

这些,都是可以写进竞选PPT上的“成果”。而相比之下,那些可能要数年才能看到成效的“制造业回流”“结构再工业化”,则不在他的优先考量之列。

 

时间不站在特朗普一边

 

若真的执意将关税作为长期战略,特朗普将面临一个最棘手的敌人:时间。

 

2025年美国将举行两院中期选举,若在此之前经济因高关税而陷入通胀与衰退叠加的泥潭,共和党在国会的脆弱多数恐将不保。彼时的特朗普将成为“瘸腿总统”,其政策推进空间将大打折扣。

 

美国财政部、国家经济委员会等官员已开始释放缓和信号。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公开表示,已有超过50个国家主动联系白宫,寻求开启贸易谈判;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亦罕见表示,“特朗普希望削减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些表态,预示着特朗普政府正在为谈判预留空间。

 

全球化反制下的结构性风险

 

当然,特朗普的“强硬谈判”策略并非没有风险。一旦中、欧等主要贸易方强硬反击,全球将进入关税螺旋上升、互相报复的局面。

 

中国已明确表态,将视美国谈判进展决定是否加码反制。欧盟也扬言若关税威胁升级,将立即采取对等措施。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则在“对等关税”方案公布当日警告各国:“不要反击,否则我们会加倍还击。”

 

这可能将导致短期冲突升级,包括更广泛的商品加税、更剧烈的市场波动,甚至压制经济复苏动能。尤其是美国国内高通胀环境下,这类政策将进一步推高生活成本,对中低收入选民造成沉重打击。

 

战术背后:货币政策与市场联动

 

更微妙的一点在于:关税,实际上也是特朗普在“间接干预美联储”。

 

自任期以来,特朗普屡次批评鲍威尔“升息太多”,但总统对美联储没有直接控制权。如今借由加征关税带来的市场恐慌与经济衰退预期,反而倒逼货币宽松预期上升,从而间接影响联储行为。

 

这种“用市场逼迫央行”的做法虽然非常规,却是特朗普擅长的策略。

 

小结:关税的本质是政治手段

 

归根结底,“疯狂关税”并非真正为了重塑制造业或调整结构,而是特朗普政治机器中的一颗棋子。通过制造“不确定性”,他谋求在谈判中赢得让步、塑造强硬人设,并在国内树立“捍卫国家利益”的英雄形象。

 

但若处理不当,这场博弈可能引爆通胀、冲击就业、打压市场,最终反噬其政绩、伤害其选情。也正因此,我们看到他一边释放狠话,一边为退场留足台阶。

 

对于全球市场而言,这是一场不对称博弈,也是一场不可预测的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