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IUS法案临近关口,美国稳定币监管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大而美法案》顺利落地之后,美国稳定币监管立法正在进入真正的决战时刻。随着国会将7月14日至18日正式命名为“加密货币周”(Crypto Week),《GENIUS法案》等三项核心加密立法将密集接受众议院审议,市场与政界都在紧盯:这场事关美元未来竞争力的立法冲刺,能否在国会夏季休会前顺利闯关?
稳定币立法跃居政治核心 特朗普政府“全押”GENIUS法案
《GENIUS法案》(Guiding and Ensur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早在今年6月就已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旨在为锚定美元的支付型稳定币提供统一的联邦监管框架。法案对稳定币定义明确,强调锚定稳定资产、1:1准备金、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对发行机构设定高门槛。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月4日签署《大而美法案》之后,政府内部转而全力推动《GENIUS法案》。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公开表示,“该法案将成为美国重新夺回金融话语权的关键”,并明确要求众议院“按原样”通过参议院版本,以免拖延成“系统性漏洞”。
尽管白宫施压明显,但众议院路径复杂且充满分歧。一方面,一些议员试图将《GENIUS法案》捆绑进更宏观的“市场结构改革”议题,意图与《清晰法案》(CLARITY Act)及《反CBDC监控州法案》共同推进;另一方面,包括特朗普政府及加密行业多位利益相关者则强烈主张单独快速通过,以避免“改革幅度过大”导致立法搁浅。
两大阵营分歧明显:独立推进派与整合法案派激烈对峙
目前,国会内部围绕《GENIUS法案》的审议方式已分裂成两大阵营:
- “捆绑派”(如Coinbase等大型交易所)主张将三大法案合并,一次性解决稳定币、市场结构与CBDC监管等系统性问题;
- “分步走派”(如DeFi社区及Circle等稳定币原生机构)主张优先推进《GENIUS法案》,以尽快建立稳定币的合规基础。
这场争论不止是立法技术细节之争,更是对美元主导权、金融创新节奏以及风险治理边界的深层博弈。一位美方法律顾问评论称:“如果加密立法是一次高难度手术,众议院目前正在尝试把中国炸酱面做成意大利面。”
政治资源消耗殆尽?特朗普施压效力面临考验
在《大而美法案》通过过程中,特朗普政府展现出极强的政治协调能力,以微弱多数推动法案通过。但多位分析人士指出,这场胜利也透支了白宫的部分政治资源。一位美学者直言:“GENIUS法案如果要用同样手法推,恐怕已经没有太多‘余额’。”
从时间表来看,众议院在7月24日之前尚有空间推进表决。但若法案未能如期通过,下一次机会将延至9月复会,甚至可能拖至2025年底。而从选举周期推算,2026年中期选举可能使民主党重夺议会控制权,进一步降低稳定币立法的通过概率。
这也解释了为何法案联合提出人、“加密女王”卢米斯(Cynthia Lummis)已将12月31日设为立法“最后期限”,试图在政权更替之前完成制度定锚。
市场与监管:稳定币是美元的“救兵”还是“替身”?
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稳定币是美元延伸的数字化载体,有望在全球流通场景中补足美元纸币的“失速”,甚至提升美债购买力、压低借贷成本。他预测,到2028年,美元稳定币市场将突破2万亿美元,成为美国财政战略的重要工具。
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亦给出相似预期,并肯定《GENIUS法案》对美元全球流动性的支撑作用。尤其是该法案明确要求锚定资产为“超高质量短期美债”,被视为对短债市场的“结构性供给”。
但并非所有机构都如此乐观。
- 摩根大通在多份报告中对稳定币的实际支付能力、利息竞争力及系统性风险表示担忧。分析指出:GENIUS法案禁止支付收益,这使得稳定币在与货币市场基金等工具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 东方汇理(Amundi)首席投资官莫蒂埃则提出另一层警示:推广稳定币本质上是引入“美元的影子替代品”,在地缘货币竞争中可能传递出美元信心不足的负面信号。
此外,监管机构及金融顾问普遍担忧稳定币的“脱锚风险”和“挤兑外溢性”。曾任SEC加密顾问的弗雷尔直言:“稳定币法案建立了加密系统与传统金融之间的传导渠道,一旦暴雷,后果可能波及整个银行系统。”
行业资本押注政策红利,但增长路径仍面临挑战
尽管风险争议不断,稳定币相关企业仍受到市场高度追捧。例如,USDC发行方Circle自6月上市以来,因其“合规稳定币”的先发优势而股价一度飙涨超500%,成为政策红利概念股的典型代表。
不过,随着加密货币市场趋稳、降息预期升温,Circle股价自7月8日起已出现连续回调。瑞穗、摩根大通、高盛等投行纷纷下调评级,指出其增长潜力将受到监管成本上升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
Circle盈利模式主要基于“利差吃息”,但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该模型的可持续性也受到质疑。
同时,稳定币在真实支付场景的渗透率仍偏低。摩根大通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中,仅6%的稳定币流动量源自链下支付,而高达88%的需求仍来自币圈内部(DeFi交易、交易所资金池、投机活动等)。
结语:一场关乎全球金融秩序的立法“攻防战”
GENIUS法案不仅是对稳定币监管的制度构建,更是一场关于美元未来、金融秩序与技术主导权的系统性战役。
支持者认为,稳定币是巩固美元霸权的关键棋子,是对抗人民币数字化和新兴货币区的战略武器。而反对者则担心,稳定币可能演化为央行货币的“平行竞争者”,为金融系统注入不可控的风险变量。
随着“加密货币周”的展开,未来几周的立法进程将决定美国在Web3时代的金融治理路径——是迈向创新引领的共识时代,还是陷入利益撕裂的监管僵局。8月是否成为稳定币立法突破的转折点?这不仅关乎一部法案的命运,更是美元数字化未来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