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欧再度发出“黄金警告”:通胀重演、美元承压、市场回到70年代时刻
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利欧(Ray Dalio)再度发出“黄金信号”。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举行的经济论坛上,这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宏观投资人表示,如今的世界与20世纪70年代极为相似——高通胀、债务膨胀与地缘政治紧张交织,而黄金将再次成为最可靠的财富避风港。
即便金价已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的历史高位,达利欧仍建议投资者在投资组合中配置高达15%的黄金,远高于传统理财建议中的比例。他强调:“黄金是唯一一种不依赖他人履约、能够独立储存价值的资产。”
一、历史在押韵:1970年代的通胀记忆正在回归
达利欧指出,当下的宏观环境与半个世纪前惊人相似。彼时,美国因越战和社会支出导致财政赤字扩大,美元信用迅速削弱,尼克松政府最终放弃金本位制,全球货币体系进入法币时代。结果是——70年代爆发了滞胀、美元贬值、黄金暴涨。
如今,美国债务规模再创新高,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联邦政府甚至数度濒临“停摆”。与此同时,美联储在通胀尚未完全受控的情况下仍面临降息压力,这让美元的长期购买力再度遭遇质疑。
达利欧警告称:“在债务与债券供应巨大的环境下,债券已不再是有效的财富储存工具。你持有的美元本身正在被稀释,而黄金是对这种稀释的天然对冲。”
他认为,传统的“60%股票 + 40%债券”投资组合在当前环境中已不再安全。面对结构性通胀、财政透支与政治极化,黄金作为独立于信用体系之外的资产,将扮演“系统性避险锚”的角色。
二、美元疲软与全球避险潮:黄金的多重驱动力
金价的飙升并非偶然。自7月底以来,黄金价格累计上涨超过20%,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关口,创下历史新高。推动这一轮上涨的力量主要包括:
美国财政恶化与债务上限政治风险:投资者担心财政失控最终侵蚀美元信用。
全球地缘政治紧张:中东冲突、欧洲能源危机与亚洲战略竞争,均提升了避险需求。
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市场预期降息提前到来,引发美元走弱。
主权与机构买盘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以降低美元资产依赖。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已连续第11个月增加,累计达到约2303吨。ETF资金也在持续流入,显示出机构投资者正系统性加仓黄金。
高盛预计,到2026年底金价可能升至4900美元,而“新债王”杰弗里·冈德拉克(Jeffrey Gundlach)更是直言——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应提升至25%。
三、AI热潮映照“泡沫镜像”,但科技巨头仍不可轻视
除了黄金,达利欧还谈及了当下市场的另一大主题——人工智能。他认为,AI相关股票的狂热上涨已具备典型泡沫特征,与1920年代的科技热、19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极为相似。
“现在的市场有点过热,”他指出,“AI的确是一场技术革命,但任何技术革命在早期阶段都伴随着投机过度。”
不过,他也补充道,自己不会贸然做空科技巨头,因为这些公司掌握了真实的盈利模式与平台优势。“泡沫并不代表这些企业没有价值,而是意味着人们在未来预期上过于乐观。”
这种克制的态度也体现了达利欧一贯的策略逻辑——在宏观不确定中保持资产多元化,用黄金、现金流资产与通胀对冲工具共同抵御系统性风险。
四、市场共识与分歧:黄金的长期逻辑与短期波动
尽管华尔街整体转向看涨黄金,但部分分析师提醒,金价的短期走势可能面临技术性回调。道明证券的Bart Melek指出:“考虑到涨势之快,投机资金随时可能选择获利了结。”
分析师Elon Gu也认为,短期盘整或许不可避免,但这并不会改变黄金作为“长期货币替代物”的地位。
换句话说,短期的价格波动只是市场节奏,而长期趋势仍由宏观结构性因素驱动——债务、通胀、去美元化与信任危机。
五、达利欧的隐喻:当信用货币的时代进入“晚期阶段”
事实上,达利欧关于黄金的倡议,并非一次短期观点,而是其长期宏观周期理论的延续。他在《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中多次指出,每个货币体系都有自己的“兴衰周期”:当债务膨胀、货币贬值与政治极化叠加时,旧体系往往走向崩塌。
“我们正处在信用货币体系的晚期阶段,”达利欧说,“历史告诉我们,这个阶段往往以储备货币信任的削弱和实物资产的回归为标志。”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结论清晰而直接——“现在的环境像极了70年代,而黄金,仍然是那个最古老却最可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