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新加坡以新元稳定币重塑支付体系 链上金融迈向“本币化”新阶段

2025-10-11

稳定币的线下支付正在新加坡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围绕与新加坡元挂钩的稳定币 XSGD,一系列商业、技术与监管的协同动作正在展开:从主流交易所上架、支付系统接入,到监管制度与跨境清算路径的设计,新加坡正以“本币稳定币”为核心,构建一个可监管、可结算的新型金融体系。

 

在 9 月底,Coinbase 宣布将 XSGD 纳入其新加坡与全球用户的交易范围,这是首批获得新加坡金管局(MAS)认可的本币稳定币在国际交易所正式上线。这不仅使 XSGD 的市场流通性显著提升,也意味着以本地货币为定价单位的稳定币正进入全球数字资产主流体系。对投资者和支付使用者而言,这一步标志着新加坡元在链上经济中具备了更强的流通与结算能力。

 

XSGD 由 StraitsX 于 2020 年推出,目前已部署在以太坊、Polygon 和 XRP Ledger 等多条区块链上,发行机制遵循 1:1 锚定新加坡元 的承诺。其储备金完全以新元计价,并由星展银行(DBS)与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等受监管金融机构托管,确保稳定币的透明性与偿付能力。

 

StraitsX 联合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天玮 表示,XSGD 的上线是区域金融结构演变的重要里程碑:“这不仅是新加坡在金融数字化上的重大突破,更代表虚拟资产生态从美元依赖向多货币体系的转型。我们希望让用户可以直接、顺畅地使用以本地货币挂钩的稳定币,打破美元主导格局带来的结构性壁垒,为全球链上金融体系注入多元竞争力。”

 

Coinbase 新加坡总经理 Hassan Ahmed 则补充指出,稳定币正重塑跨境支付体系的底层逻辑。“通过让拥有智能手机和电子钱包的用户,能够即时完成以稳定币为媒介的本地与跨境结算,我们正在见证支付的全球化与普惠化。”

 

从线上到线下的闭环支付

 

新元稳定币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交易所,而是逐渐进入现实世界的支付场景。

 

近期,OKX Singapore 推出“OKX Pay”服务,允许用户在 OKX SG App 中使用 USDC 或 USDT 扫描 GrabPay 的统一 SGQR 码进行支付。其后台通过与 StraitsX 的对接,将美元稳定币即时兑换为 XSGD,再由 XSGD 转换为新元结算给商户,完成从稳定币到法币的无缝闭环。

 

这一创新的关键在于用户与商户体验的简化:

 

- 商户无需接触或托管任何加密资产,依旧以新元计价、收款;

 

- 用户则可直接使用主流稳定币或本地稳定币余额完成支付;

 

- 系统通过“目的绑定货币(Purpose Bound Money, PBM)”与实时合规校验机制,确保资金流转在监管范围内完成。

 

这种架构不仅让稳定币的支付场景更具可行性,也让链上资产逐步融入日常经济活动,从“技术可行”迈向“商业可用”。对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而言,支付体验无感化,而对新加坡金融科技生态而言,则是监管体系、商业模式与支付技术融合的重要节点。

 

监管先行与制度保障

 

新加坡金管局早在 2023 年 就制定了全球最明确的 单一货币挂钩稳定币(SCS)监管框架。

 

其中要求发行方须以同币种现金或短期政府债券作为 100% 储备,并在流通规模超过 500 万新元时,必须遵守更严格的许可要求,包括最低资本充足率、定期审计与月度储备报告。

 

在该框架下,StraitsX 采取“合规优先”的策略,已获得 MAS 的主要支付机构类许可,并分设发行实体分别负责 XSGD 与 XUSD 等产品。这种设计不仅确保了其在法律与审计层面的透明度,也让其能够进入银行、支付和交易所等主流金融通道。

 

监管、银行与技术公司的协同合作,为稳定币成为支付基础设施奠定了制度基础。正如业内观察者所言:“当稳定币被视为受监管的货币工具,而非灰色资产,其与现有金融系统的整合将以指数速度加快。”

 

数字资产普及与新加坡的全球地位

 

根据 ApeX Protocol 的最新报告,新加坡在全球数字资产采用指数中获得满分 100 分,截至 2024 年,其居民数字资产持有率达 24.4%,位居全球第二。与 2021 年的 11% 相比,这一增长几乎翻倍。

 

这一数据反映出新加坡在虚拟资产普及与监管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

 

一方面,MAS 持续强调“审慎创新”原则,鼓励合规的加密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正通过支持本币稳定币、区块链支付与跨境清算,构建一个兼顾效率与安全的“新金融体系”。

 

在未来,新加坡元稳定币不仅可能成为区域贸易与数字支付的重要媒介,也有望为东盟地区的货币合作与数字结算提供模板。对于全球金融体系而言,新加坡正在证明:稳定币不必从美元出发,也可以从“本币化”出发,重塑国际支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