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的下一个里程碑是对自动化的信任
编者按
当 DeFi 的世界复杂到连专业用户都难以掌控时,主动权究竟还能如何回到普通人手中?
本篇来自 Lemniscap 的研究文章,系统梳理了「智能代理金融」(Agentic Finance)的兴起脉络与现实困境。从 &milo、Meridian 到 SendAI、The Hive,这些早期产品展示了 AI 如何成为链上交互的新接口,也暴露出执行可靠性、权限安全与验证机制上的深层裂缝。
作者指出,DeFi 想迈向下一个阶段,关键不在更聪明的模型,而在更可信的结构——让代理的每一次行动都可验证、可追溯、可被信任。
这不仅是技术演进的转折点,更是一场关于“信任”的重建实验。正如文中所言:DeFi 的下一个里程碑,不是更大的规模,而是对自动化的信任。
一、从增长到复杂:DeFi 的新拐点
到 2025 年,DeFi 的形态已与早期完全不同。机构资金季度流入突破 100 亿美元,活跃协议数量超过 3000 个,全网总锁仓量(TVL)达到 16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41%。DEX 与永续合约(Perps)的累计交易量已以“万亿”为计。
但规模带来的并非只是繁荣,也带来了复杂度的爆炸。链上世界的操作、收益结构、跨协议交互,已超出普通用户的理解阈值。若想让更多人参与其中,DeFi 需要的不只是更高收益,而是更好的“理解力”——能替用户做出理性选择的智能中介。
与此同时,AI 已逐渐渗入日常生活,成为人类决策与操作的延伸。于是,一个新概念浮现:智能代理金融(Agentic Finance)——由 AI 代理承担金融操作的思考、执行与协调。
二、从副驾驶到自动驾驶:智能代理的两条路径
当前的智能代理大致分为两类。
1. 副驾驶型代理(Copilots)
它们充当用户的“金融助理”,提供决策辅助与交互引导。例如 &milo,可以帮用户分析投资组合、再平衡仓位、比较收益机会,并以自然语言解释风险。它让人像与朋友聊天一样完成复杂的链上操作。
Meridian 则专注于新手体验,采用移动端优先设计,使换币、质押等基础操作更直观。它的“诚实”令人印象深刻——当遇到超出能力范围的指令,它会清晰地解释限制,而非盲目执行。
2. 自动驾驶型代理(Quant Agents)
这类代理更接近“全自动量化系统”,能构建并执行策略,实时监控市场、调配资产,实现无人干预的自动化交易。
SendAI 的「Agent Kit」是这一方向的代表。它为 Solana 提供超过 60 种自主操作能力,让开发者能创建具备钱包、上下文感知与持久运行能力的独立 AI 代理。
其他项目如 Lomen、Unblinked、Almanak、Giza 则分别探索“无代码策略生成”“AI 回测环境”与“跨协议资金调度”等细分路径。
Giza 的 ARMA 代理已管理超 1700 万美元资金,通过动态迁移稳定币资产,收益率较静态策略高出 83%。这说明自动化确实能带来效率红利,但同时也暴露出系统在极端行情下的脆弱性。
AI 代理让时间成本大幅下降,却也让“错误自动化”的风险急剧上升。
三、智能代理的“黑箱困境”
经过多轮测试与对比,我们发现当前智能代理普遍存在三大问题:
- 执行不确定:数据延迟、交易失败、策略无法自我调整;
- 权限过度:要么要求用户授权整个钱包,要么让用户在每个微小操作上重复批准;
- 过程不可见:用户无法验证代理读取了哪些输入、如何决策、是否遵循规则。
这意味着用户在“自动化”的同时,反而必须“守着”自动化过程。对于机构资金而言,这种黑箱式系统几乎不可接受。DeFi 想吸引真正的资本流入,必须从“相信我们”转向“请你验证”。
四、构建可验证的信任
要解决信任问题,关键在于“可验证的可靠性(Verifiable Reliability)”。
代理无需公开全部运算细节,但应确保结果经过验证、边界明确。
这可通过可信执行环境(TEE)或类似机制实现:
- 设定明确的支出上限与时间窗口;
- 对关键操作进行签名验证与输出审计;
- 以策略层规则控制代理权限,而非开放整个钱包。
这种分层验证机制允许不同风险场景匹配不同强度的证明标准——轻量场景可快速验证,高风险场景则需更严格的形式化审计。
五、让协议为代理而生
仅有“聪明的代理”还不够,DeFi 协议本身也必须“为代理准备好(Agent-ready)”。
这意味着协议需提供:
- 稳定的执行接口与数据结构;
- 干跑(dry-run)与安全重试机制;
- 会话式(Session-based)的权限控制;
- 统一的错误代码与一致的仓位状态反馈。
一旦这些标准化接口成熟,开发者将能减少排错时间,用户能更安心地授权操作,机构也能基于相同基线评估代理表现——DeFi 自动化的信任体系才真正闭环。
Termina 的 SVM 引擎 已在这一方向上探索,它为 AI 代理提供 Solana 的原生运行时,使代理能直接基于链上数据建模与决策,从“概念演示”走向“真实执行”。
六、未来时间表
在未来半年内,副驾驶型代理将率先突破,借助更完善的数据管线实现高频、低风险操作。
一年后,代理将具备跨协议协调能力,人类仅需批准关键步骤。
当基础设施进一步成熟,AI 代理可能不再以独立工具形式出现,而会成为 DeFi 的默认交互层——如同今日的交易前端或钱包。
结语
智能代理金融的崛起,是 DeFi 从“人驱动”迈向“信任驱动”的分水岭。
它让复杂的链上世界更可及,但要实现真正的普惠与安全,还需更坚实的底层——实时数据、安全权限、验证机制与透明执行。
未来的 DeFi,不仅关乎算法、协议或资本,更关乎一种新的信任逻辑:
不是相信平台,而是验证系统。
当 AI 代理从聪明的助手成长为可信的执行者时,DeFi 的下一个里程碑才会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