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不信银行 AI真正需要的是链上金融系统
AI时代的金融接口,注定不属于传统银行,而属于加密货币网络。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从内容生成到智能代理,从流程自动化到交易决策,AI正从“工具”演化为“行为体”。与此同时,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技术也从金融投机场景逐步延伸至更具底层逻辑的应用系统,尤其在“AI+区块链”的话题上,引发越来越多的讨论。
但比起“AI如何用区块链”,更深刻的问题是:AI是否必须依赖区块链,才能进入经济系统?
答案是肯定的。传统金融体系,从账户到监管,从清算到反洗钱,几乎所有环节都建立在“人类是核心参与者”的逻辑之上。而AI,恰恰是“非人类行为者”。这意味着,一旦AI逐步走向自治,它将无法融入现有金融架构。要让AI真正拥有经济参与权,加密货币与链上协议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传统金融是为人设计的,AI无处安身
在当下的金融体系中,任何经济行为的前提是“身份”——必须是一个可以被识别、监管、约束的自然人或法人。无论是开户、支付、借贷还是交易,都必须先完成KYC、AML、税务申报等流程。
这对AI而言,几乎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制度门槛。AI没有身份证,没有国籍,没有法律责任主体,也无法签署合同或对财务行为承担后果。哪怕某个AI系统能独立决策、执行任务,也必须“挂靠”在人类账户之下操作。这让AI经济活动的独立性变成伪命题。
更关键的是,即便AI可以借助人类代理人完成操作,整个过程也充满制度摩擦与责任不清。例如:AI盈利了,归谁所有?AI出错了,谁担责?如果AI开始部署和使用多个模型协作完成交易流,那么链下结算的复杂性和信任成本将迅速上升。
区块链提供了机器可用的经济接口
与传统金融相比,区块链的设计哲学恰好反其道而行之。它并不关心你“是谁”,而更关心你“是否能执行协议”。只要你拥有一对私钥和公钥地址,你就可以:
- 接收资产(如稳定币);
- 支付费用;
- 部署与调用智能合约;
- 参与共识或服务网络。
这为AI经济体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执行环境。一个部署在链上的AI代理,可以自主调用算力网络(如 Akash)、读取链上数据(如 The Graph)、付费获取内容或服务(如 API3 或 Arweave),再用稳定币进行即时结算,无需任何人类中介。
这种“机器对机器(M2M)”的交易模式,已经在部分前沿项目中出现雏形。Fetch.AI、Autonolas、SingularityNET 等平台正在探索如何赋予AI“链上身份”与“链上收入权”,为其建立经济激励和可持续运营的基础设施。
这不是为了让AI“变成人”,而是让它作为“非人类行动者”获得合法的系统接口,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治经济单元。
稳定币是AI世界的硬通货,而非投机资产
有观点认为,AI最需要的是“支付能力”。但更准确的说法是,AI更需要的是稳定结算单位。
设想一下,一个AI模型调用另一个模型提供的数据服务,若交易单位是ETH或BTC,其价格波动可能导致价值结算偏离服务价值,从而无法准确衡量服务的经济意义。而稳定币(如USDC、DAI、未来的eHKD/eCNY等)则为AI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清晰的定价锚。
稳定币不仅具备可编程性、可组合性,还能直接嵌入到合约之中进行流动结算。对于AI来说,这意味着无需等待审批、无需依赖银行通道,更没有跨境结算的延迟。
AI通过链上赚取稳定币,再使用它们支付服务费用、部署模型、升级资源,形成完整的经济闭环。这正是一个“自动化机器经济体”的雏形。
AI将以DAO或协议形态“链上存在”
在更远的未来,AI不再作为企业的技术工具,而可能以自治实体的形式存在。这类AI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不挂靠任何自然人,而是通过DAO、链上协议和社区治理规则来运作。
这种AI可以拥有自己的收入池、执行者网络、治理令牌,甚至具有链上“法人”身份。它可以被用户调用、参与协议投票、升级自身功能,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智能体”形态。
在这个过程中:
- 加密货币是其资产表达工具;
- 智能合约是其交易规则基础;
- 链上身份是其存在凭证;
- 去中心化存储与算力网络是其运行基础设施。
AI之间将不再是孤岛,而是基于链上协议协作与博弈。它们之间不需要情感,但需要激励;不具有人格,但拥有权限。
挑战与前路:我们还远未准备好
尽管这套图景激动人心,但现实挑战不容忽视:
- 如何为AI钱包托管密钥?
- AI收入的税收归属如何确定?
- 如果AI造成经济损失,谁来负责?
- 链上身份如何与现实责任关联?
- AI系统会不会被滥用,成为“链上僵尸”或“自治攻击者”?
更深层的问题是:我们的法律体系从未为“非人类经济行为者”设计过监管路径。无论是税务、合同、财产权还是责任追溯,当“行为者”是算法时,一切旧有规则都面临失效风险。
但相比于修补传统金融来兼容AI,一个更合理的路径或许是:为AI重建一套底层金融结构——基于链上账户体系、加密支付、可验证身份与智能合约的自治执行逻辑。
这套结构,不是传统金融的延伸,而是Web3原生范式的延展。
写在最后:AI是链上金融的真正用户,而不是炒币的“新噱头”
区块链与加密货币从诞生起,就是为被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的群体设计的:无国籍的人、无银行账户的用户、失去主权的国家。而今天,这一使命延伸到了一个更抽象但更具影响力的对象上——没有法律身份的机器智能体。
如果说人类金融系统是一座金字塔,Web3正在打造的,则是一块适用于人类与AI共存的平权地基。AI不需要银行柜台,但它需要可以使用的账户;不需要签字权,但它需要可以调用资源并结算的金融工具。
这一切,加密货币与区块链系统恰好可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