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红杉资本AI路线图:穿越炒作,直击万亿美元级智能体经济

2025-06-04

当大众还沉浸在对AI工具的惊叹中,红杉资本已经开始系统性地拆解这场技术革命将如何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在2025年举办的年度“AI Ascent”大会上,红杉的三位核心合伙人——Pat Grady、Sonya Huang 和 Konstantine Buhler,不再关注AI能做什么,而是聚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AI将如何构建出一个比云计算大十倍的市场?未来的AI公司应如何定位与构建?创业者和投资人应如何在泡沫与真正的价值之间精准切入?

 

红杉认为,这场浪潮的核心不在算法堆叠或模型竞速,而在于“如何建立用户信任、数据飞轮与实际成果的闭环”。从他们的分享中,我们不仅可以看见AI创业的现实地貌,更能洞察下一代AI经济(agent economy)的崛起路径。

 

一、AI的“万亿机会”来自哪里?红杉的判断逻辑

 

红杉延续其创始人唐·瓦伦丁的四个经典提问框架:“这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为什么是现在?我们能做什么?”Pat Grady用这个框架重新审视了AI浪潮。

 

红杉的基本判断是:

 

- AI不只是吃掉软件市场,更在侵蚀服务市场。

 

- 从“副驾驶”到“自动驾驶”,AI将由工具向“替人决策”过渡。

 

- 这场转型不再局限于SaaS层面,而是打通了组织运行的底层逻辑。

 

在他们的演讲中,特别强调了一张图:上一轮是云计算转型,催生了Salesforce、Snowflake、AWS等巨头;而当前这轮AI转型,不再只是工具替代,而是价值链重构。用Pat的话说:“AI将从销售工具转向销售结果,从挤压软件预算转向重塑人力成本。”

 

而为什么是现在?红杉指出,基础设施的爆发性成熟是决定性拐点:

 

- 全球互联网用户从2000年的2亿增长到如今的56亿;

 

- 社交平台(Reddit、X等)月活超过18亿,极大压缩了认知传播路径;

 

- 模型发布后即可形成全球性社会讨论,产品曝光成本接近于零。

 

这意味着,AI不是因为“模型强大”而能爆发,而是因为“分发机制”变了。

 

二、应用是价值洼地:红杉押注AI的“中间层与垂直市场”

 

红杉认为,AI时代的真正价值不在基础模型或底层算力,而在于“最后一公里的交付”——也就是谁能用AI解决真实问题。

 

AI经济的三种形态进化:

 

1. 工具型公司(Tooling):为现有流程加速,提升效率;

 

2. 协作型公司(Co-Pilot):嵌入决策过程,辅助判断;

 

3. 代理型公司(Autopilot):完全替代执行与判断,实现结果交付。

 

红杉强调,真正能穿越周期的AI公司,不是“拼API”或“靠包装模型”的产品,而是能解决人在环中的复杂性,并拥有特定垂直领域专业洞察力。

 

三、AI创业的三大“红杉信条”:信任、毛利率与数据飞轮

 

Pat指出,AI公司与传统初创公司最大不同在于三点:

 

1. 警惕“氛围营收”:

 

很多AI公司在早期获取用户和营收时,看似“增长迅猛”,但其实客户只是好奇尝试,并未形成使用习惯。Pat将这种现象称为“vibe revenue”。他提醒创业者,判断指标应该是:

 

- 留存率是否持续上升;

 

- 用户行为是否稳定沉淀为流程依赖;

 

- 产品是否推动实际决策发生转变。

 

2. 毛利率趋势比现状更重要:

 

当前AI服务单位成本仍高,但红杉并不看短期毛利,而看“是否有路径能走到高毛利”。随着推理成本降低、AI从卖工具转向卖结果,具备数据闭环的AI产品将自然具备更高议价能力。

 

3. 数据飞轮是AI时代的护城河:

 

谁拥有独占的数据采集机制、反馈机制和循环机制,谁才能真正建立壁垒。红杉的判断标准是:数据飞轮是否能推动核心业务指标?如果只是数据堆积,而无法提升用户体验或决策质量,那就只是“伪飞轮”。

 

四、用户行为反转:AI从玩具变工具的临界点已过

 

Sonya Huang补充道,2023年AI应用DAU/MAU比值普遍较低,说明用户“尝试多,用得少”。但到了2024年,这一比值显著上升,ChatGPT的使用频率已接近Reddit,表明AI开始成为日常行为的一部分。

 

Sonya提出,AI正在经历一次“行为拐点”,用户不再仅仅是“好奇”,而是开始将AI当作生产力延伸工具。这是“从泡沫走向价值”的关键标志。

 

她举例称:

 

- 教育类AI已能动态可视化新概念,赋能教学内容设计;

 

- 医疗AI(如OpenEvidence)正在渗透到辅助诊断流程;

 

- 营销类AI可即时生成高转化率的广告文案,并接入A/B测试。

 

五、两个突破口:语音与编程将率先爆发

 

红杉强调,2024年最关键的两大突破口在于语音与编程:

 

1. 语音的“《Her》时刻”已到来

 

AI语音生成技术已迈过“恐怖谷”,开始具备接近人类真实语气、节奏与情感的表现力。AI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拟人化的交互体”。这将催生一个庞大的“语音UI生态”。

 

2. AI编程已进入“尖叫级市场匹配”阶段

 

以Claude 3.5为代表的新一代模型,使“非程序员”也能用自然语言构建工具,AI正在打破程序设计的技术壁垒。无论是独立开发者、设计师、运营人员,都可能成为“AI原生开发者”。

 

Sonya总结说:“AI不是在替代程序员,而是在重塑‘谁能写软件’这个定义。”

 

六、红杉的核心建议:现在不是慢慢试,是全速冲刺

 

演讲的最后,红杉发出强烈信号:“AI市场的吸力已经形成,如果你不前进,别人就会占据空间。”

 

Pat借用一个物理类比强调:“大自然厌恶真空。AI产业就是一个正在形成巨大引力场的真空区,宏观经济波动只是背景噪音,用户采纳才是主旋律。”

 

- 总结:红杉的判断是明确的:AI不是一个阶段性热点,而是一次根本性重构力量。AI经济将不只是延续传统互联网的故事,而会开辟一个以“智能体代理”为核心的新秩序。在这个变局中,只有理解用户、掌握数据、深耕应用的公司,才能穿越周期,登顶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