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稳定币与RWA:重塑全球金融的双轮驱动

2025-07-17

在阿布扎比召开的“海湾金融监管与资产数字化交流会”上,一句尖锐的提问划破会场沉静:“全球金融体系,是否已准备好拥抱一套非西方主导的金融基础协议?”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金融策略专家田邦德,而他的问题背后,折射出一个正在发生的重大趋势: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变革,而“稳定币+RWA(真实世界资产)”的双轮驱动,正成为这场变革的中轴。

 

一、新金融范式:阿联酋与香港的“双线突破”

 

阿联酋选择的路径,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市场主导型稳定币并行推进,构建一种“主权安全+市场效率”的双轨货币结构。与此同时,香港的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落地的牌照制度不仅填补亚洲监管空白,更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Web3的重要桥梁。

 

两地的制度创新,反映出对同一逻辑的确认:未来金融生态,将由“可编程货币+资产上链”的系统共同支撑。

 

二、稳定币与RWA的本质关系:数字世界的“标尺与锚”

 

稳定币被称为链上的“交易之舟”,其核心功能是提供价格稳定、可跨境结算的加密支付工具;而RWA则是区块链金融的“价值锚”,通过将传统资产数字化,为链上金融注入现实世界的价值支撑。

 

二者并非独立发展,而是以一种辩证统一的方式相互嵌套、相互增强:

 

1. 功能互补:数字金融的“双引擎”

 

- 稳定币为RWA赋能交易效率:在跨境贸易、地产交易、碳权转让等RWA场景中,稳定币作为结算介质,显著降低时间与成本。例如,企业出口设备后可立即以稳定币结算应收账款,实现“分钟级到账”,无需经过多层银行中介。

 

- RWA为稳定币提供信用基础与收益机制:过去稳定币多锚定美元资产,但新趋势是将RWA(如房产、债券、黄金)纳入抵押池,从而实现稳定币的收益化与抗波动能力提升。例如,MakerDAO将约40%的DAI抵押资产配置为美债与房贷组合,不仅稳定性增强,还提供年化收益。

 

2. 构建三位一体的“价值上链”基础设施

 

这套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 资产映射:RWA是现实资产的数字孪生体

 

- 信任机制:稳定币依赖链下储备资产+链上透明披露机制(如预言机、审计报告)建立信用

 

- 流动性引擎:通过稳定币与DeFi平台打通链上融资、兑换和再投资渠道

 

三、流动性循环:双向驱动下的“资本涡轮”

 

稳定币和RWA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静态的工具-对象关系,而是形成一种持续的流动性循环:

 

- RWA作为“抵押资产”铸造稳定币:例如,将一栋伦敦的商用房产切分为代币(TNFT),投资人可质押部分TNFT铸造稳定币,在不出售资产的前提下获得融资。

 

- 稳定币作为RWA投资的支付媒介:小额稳定币支付,让投资者可以用50美元购买某光伏项目的数字份额,实现“碎片化投资”。

 

- DeFi再加工:将稳定币投入DeFi中赚取收益后,再回流至RWA市场用于再投资,构建出“RWA → 稳定币 → 收益 → 更多RWA”的自循环闭环。

 

这样的设计,赋予RWA资产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同时让稳定币获得真实收益场景,而非单靠法币兑换。

 

四、系统性风险:统一中的不稳定因素

 

尽管稳定币与RWA联动形成了强大的金融引擎,但二者也存在高耦合带来的风险联动:

 

- 市场波动共振:RWA如债券、地产等在宏观经济周期下波动,会直接影响锚定稳定币的信用预期。例如疫情初期,美国债市暴跌,一些以债券为储备的稳定币面临赎回压力剧增。

 

- 托管与信用传导风险:若RWA项目背后资产托管机构破产或信用失守,如FTX事件那样,可能迅速蔓延至稳定币兑付能力,引发连锁危机。

 

- 监管碎片化:RWA与稳定币跨越证券、商品与支付三大监管边界,不同司法辖区监管逻辑不一,极易产生套利空间与合规空白。例如,美国《GENIUS法案》不监管证券类RWA,但SEC依然严控相关发行。

 

因此,未来的关键,是构建一个既鼓励创新又系统稳健的合规机制。

 

五、全球竞速:稳定币+RWA制度化之争正在打响

 

随着“资产上链+稳定结算”成为下一代金融操作系统,各国也在制度层面展开激烈博弈,三大模式浮出水面:

 

1. 美国模式:打造“链上美元”的主权支付网络

 

- 《GENIUS法案》将稳定币定义为支付工具,不视为证券,强调1:1资产储备并禁止支付利息。

 

- 分级监管架构:联邦监管高风险发行人,州监管中小型项目。

 

- 禁止算法稳定币,确保制度安全性。

 

这一模式意图通过合法合规的“链上美元”,延伸美国金融霸权至Web3世界,形成“美元体系2.0”。

 

2. 香港模式:构建人民币稳定币的出海支点

 

- 《稳定币条例》要求100%储备金、独立审计、月度披露

 

- 鼓励港元、人民币稳定币发展,为京东、渣打等企业落地应用提供监管支撑

 

- 强化RWA支持:鼓励稳定币抵押品中30%以上来自RWA资产

 

同时推出“LEAP计划”,从法规、人才、场景到技术生态全方位培育合规市场。

 

3. 阿联酋模式:主权CBDC与市场稳定币“双轨并行”

 

- CBDC用于跨境支付与政府结算

 

- 稳定币服务于企业与消费端,嵌入DeFi、供应链、数字交易所

 

- 明令禁止算法稳定币与利息激励,吸取Terra失败教训

 

这种“主权保障+市场驱动”的机制,被视为未来发展中国家的参考样板。

 

六、未来展望:谁能闭环“上链—结算—流通”,谁将掌握金融话语权

 

稳定币解决“链上货币”的结算与支付问题,RWA解决“链上资产”的价值与信用问题。二者合体,将催生一个平行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可编程金融网络。

 

在这个新网络中:

 

- 法币不是唯一储备

 

- 交易无需银行中介

 

- 资产可在全球7x24流通

 

- 合规由代码与共识驱动

 

未来十年,谁能构建起完整的“资产上链—稳定币结算—全球流通”金融闭环,谁就能成为新一轮全球金融话语权的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