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总统权力难撼央行独立性:特朗普想撤换鲍威尔为何几乎不可能

2025-07-21

尽管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频频施压,甚至暗示要将其撤换,但从法律与制度设计来看,撤换现任美联储主席的难度远远超出一般公众想象。美国联邦法律、历史判例和央行架构共同为美联储主席职位构筑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火墙。

 

近期,有关特朗普考虑以“装修费用超支”为由撤换鲍威尔的传闻一度搅动金融市场,但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指出,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这一设想几乎不具现实性。

 

法律护栏:总统无法因政策分歧罢免鲍威尔

 

根据《联邦储备法》,美联储理事只能因“正当理由”(cause)被解职。这一标准在法律上被严格限定为渎职或违法行为,而非单纯的政策分歧或政治立场不同。也就是说,总统无权因为“鲍威尔不降息”就撤换他。

 

这一原则在1935年的“汉弗莱执行者案”(Humphrey’s Executor v. United States)中被确立,并在2024年的“Trump v. Wilcox”案中再次得到强化。尽管该案支持了总统撤换部分独立机构官员的权力,但最高法院特别指出,美联储“作为结构独特的准私人实体”,具有与众不同的法律地位。

 

这意味着,即便特朗普试图以“装修预算失控”等理由施行“正当解职”,也极有可能引发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而根据Wolfe Research分析,在诉讼期间,法院可能允许鲍威尔继续留任,直到案件最终审理完毕——此时,他的任期也基本接近尾声。

 

制度设计:美联储的分权机制限制总统影响

 

美联储的治理结构天生具备抗干预能力。其货币政策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制定,FOMC由12名成员组成,包括7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确认的理事,以及5名地区联储主席(其中4人为轮值)。

 

即便总统更换美联储主席,只要理事任期未满,其身份仍保留。例如鲍威尔,即使在主席任期(至2026年5月)被解除,其理事任期仍可持续至2028年1月。他甚至有可能被FOMC再次推举为货币政策会议的主导者。

 

更重要的是,美联储理事任期长达14年,远超总统任期,换届频率低且离职通常出于自愿。这种安排从制度上确保了货币政策的延续性,不易被短期政治周期扰动。

 

市场震荡说明独立性不可动摇的重要性

 

本周三,关于特朗普可能撤换鲍威尔的传闻在短短一小时内引发市场震荡,债市波动加剧、美元短线下挫。市场的激烈反应清晰地表明:投资者高度在意美联储独立性的稳固性。一旦货币政策被卷入政治博弈,将迅速带来风险溢价上升与市场信心削弱。

 

摩根大通指出,市场对这种潜在干预极为敏感,主要担忧在于:一旦货币政策工具变成选举工具,短期刺激将压倒长期稳定目标。

 

货币政策“去政治化”对抗通胀风险的关键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将货币政策从政治干预中隔离,是维持物价稳定的核心机制。历史经验早已证明,政治导向的货币政策往往以高通胀为代价:

 

-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政治周期驱动的宽松政策导致美国进入“滞涨”时期,经济增速低迷,通胀却居高不下;

 

- 国际经验显示,独立性更强的央行,长期通胀率更低、波动更小,政策预期也更明确。

 

当前美国通胀虽已降温,但关税政策、财政赤字与薪资上涨等变量仍存在上行风险。若美联储独立性遭遇削弱,市场将要求更高的通胀补偿,从而推高长期利率,拖累经济,并加剧财政负担。

 

结语:央行独立是稳定信仰的底线

 

无论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态度如何,制度和法律已清楚地划定了红线。美联储主席虽由总统任命,但却并非可以随意撤换的“总统下属”。鲍威尔之位稳不稳,并不取决于白宫的情绪,而在于一整套法律制度对央行独立性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正如摩根大通研报所强调,美联储的独立性不是行政便利的附庸,而是现代货币制度的核心。无论谁入主白宫,这一机制都必须被尊重与维护,否则,代价将由整个经济体系来承担。